济南市章丘区地貌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是山东地区重要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一直以来,章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将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大局系统谋划,着力使传统村落焕发时代魅力,彰显文化价值。2022年4月,章丘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4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章丘区立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创新建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融合与活化、修复与改造模式,打响了“古道章丘”传统村落大品牌。现如今,该区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正造炬成阳,渐入佳境。
连点串线成片
打造“古道章丘”
章丘区现有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22个。然而,古村虽美,但大多散布章丘各街镇。曾经村与村之间出现资源碎片化、旅游线路节点化等问题。如何化零为整,串点成线,下好地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盘棋?一个区的传统村落如何实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22处传统村落是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如何传承这些历史,挖掘深化这些精髓?
“这就要在以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将优势传统村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锚定集中连片,深入推进保护利用。”章丘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章丘22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章丘东部及南部,村落选址多位于山水环抱之中或重要廊道沿线。博平村、于家村、袭家庄村、龙华村、杨官村、东矾硫村沿河道选址布局,因古商道兴盛;齐鲁古道途经石子口村、大寨村、青野村,在三德范村分东西走向的两条道路;齐长城遗址沿线多为山地防御型村落,包括北王庄村、石匣村、朱公泉村、郭家庄村、东西田广村、大寨村和石子口村;朱家峪村、亮甲坡村、闫家峪村、孟家峪村选址于山脚下,生态环境优美。
依据以上村落分布特点,章丘区住建局编制了《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引入“文化廊道”概念,以文化遗产廊道与传统村落体系构建为主线,依托齐长城文化廊道、齐鲁古道和“章丘-淄博”古商道等文化廊道,串联与其共生共融共兴的各级传统村落,打造“古道章丘”的传统村落品牌,深入挖掘“历史的章丘、民俗的章丘、儒商的章丘”等传统村落价值特色,突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示范性和整体性,从县(区)域、村落集中片区和村落单体分级实施,并处理好单个村落与集中连片的关系,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路径。
修复改造
蹚出保护之路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走进章丘的每一个传统村落,道路洁净,院落整洁,洋溢着醉人的田园诗意,让人仿佛走进了美丽乡村的画卷。
“我一出生就在这里,原来都是破屋旧路,坑坑洼洼,出去一次都很难。现在路也修好了,每天还有这么多游客到我们村来游玩。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石子口村七十多岁的村民王大爷一说起村里的变化就打开了话匣子。
地处山坳的石子口村,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传统街巷风貌保留较好,传统民居院落数量众多、村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很多老宅破旧不堪,只有想办法让老建筑“活起来”,才能让文化传承“活下去”不变色。
为有效保护传统村落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坚持以保护为主,因地制宜,全方位保留传统村落原貌。“点”上修复保住“型”。该村以保护石子口原生态风貌为重点,重点针对村内世界级文化遗产齐长城、古山寨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先后争取财政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修复,在保护的前提下成为了该村最具观赏性的旅游景点。“线”上保护留住“人”。编制石子口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成立“石子口村保护委员会”,对村内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历史遗存明确专人负责,完善村史档案馆,全面改善老村基础设施与共服务设施,留住老村原住村民;大力开展村落历史与文化宣传教育,唤起年轻村民对老村保护的热情。“面”上提升守住“魂”。以美丽乡村环境优化提升长效机制为载体,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提升综合环境,整治河道600米,铺设排水管路1400米,建设绿化长廊1200米,改善村庄环境,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石子口村建设成为具有齐长城区域文化特色突出、历史古迹风貌完整的具有浓厚乡村记忆的村庄。
活态传承
激发非遗新活力
“活化”传统村落,并不只是村民当下生活的改善,还在于文化根脉的守护、文明基因的传承。
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集中连片区内非遗主要以三德范村的芯子、石匣村的梆子、青野村的五音戏、袭家村的章丘铁匠、梭庄村的章丘石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代表。
三德范村的芯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因酷似蜡台上的灯芯而得名,许多名男士轮流肩抬,所以又叫“抬杆”。表演内容多涉及戏曲人物,如《青蛇白蛇》《哪吒闹海》《王小赶脚》《三打白骨精》等。“踩芯子”的一般为五六岁的孩童,他们身着华丽服饰,脸部画上戏剧脸谱,站在芯子上表演着各种剧情,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在当地村民看来,能够参与这样一项传统艺术表演,既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又能够感受传统非遗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三德范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来说,能在芯子中扮演个角色也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
石匣村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夜幕降临,村里的大戏台响起欢快的鼓点,一声声章丘梆子响彻石匣古村的每个角落,一段段忠义孝悌的故事赢得阵阵喝彩。
为了留下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非遗传承发“光”,章丘区结合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各镇街广泛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推进三德范章丘芯子、袭家村章丘铁匠、梭庄村章丘石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及传承人培训,共计开展培训147次,受众2.4万人,重点整修40处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还原文化功能属性,丰富传统生产生活的展示空间。
盘活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产业特质,发展好当地产业,实现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达到既能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景观风貌,又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效益的双赢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章丘区依托区域文化廊道传统村落带构建的理念,按照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保护利用的要求,在第一产业方面,立足片区实际和现状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提质打造北部精品农业区和南部生态农业区两大片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依托南部林果种植的冷链物流加工、农村电商、农产品初加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四个中心,延伸产业链,完善乡村农业体系。
依据片区总体定位和资源禀赋,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打造“古道章丘·探幽寻古”的传统村落旅游品牌。创新业态、多元利用,以传统村落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文+娱”观光古村游览项目,展示古道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人文习俗,体验文化游、乡村游、古建游、红色游。打造“住+行”服务古村休闲项目,提质沉浸式农旅体验,完善交通服务,建设连锁品牌民宿,分村布局小型农家乐,进行影视拍摄、写生基地建设。打造“吃+购”品牌古村产销项目,章丘品牌农产品展销,大棚蔬菜采摘项目,挖掘章丘特色餐饮,进行村镇企业孵化,挖掘章丘传统村落文化衍生产品。
以石匣村为例,立足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和章丘梆子等文化IP,以“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的方式,将自然景观、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串联起来,不断升级配套服务设施,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积极引进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成立文旅公司、农产品开发公司,组织、吸纳全村群众合作化经营。山东康特农产品有限公司在石匣村承包荒山3000亩,建设石匣野菜基地、黑猪养殖基地,使得千亩荒山变身生态农业基地,让这片土地重新“活”起来,不仅使沉寂的荒山“产金生银”,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增收。与济南市南山一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小米杂粮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大型生产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建成章丘梆子非遗文化产业园,成为研学基地,农村特产、农家菜馆相继走红,古老的小山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了华丽嬗变。
章丘通过抓规划、强产业、补短板,以文化廊道为引领,串联起齐鲁古道、古商道、齐长城三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打造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古道章丘”的传统村落品牌。“古道章丘”不仅成为章丘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还成为章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古道章丘”问君几时来?